產學合作總中心
臺灣大學
聯絡我們
1
2
3
4
首頁
可授權技術
最新活動
最新消息
研發人才
影音專區
可讓售清單
熱門關鍵字:
3D
、
LED
、
遠距
、
觸控
、
太陽能
、
癌
、
生醫
、
OLED
、
擴增實境
、
面板
、
食品
、
感測
、
農
、
菌
、
藥
搜尋全站
研發人才
專利技術
可授權技術分類
生醫農健
(932)
+
農業
(186)
+
醫療器材
(273)
+
篩選平台
(74)
+
藥物
(180)
+
基因體學
(47)
+
研究工具
(75)
+
技術
(96)
+
食品加工
(6)
+
於手持式裝至進行醫學教育之app開發與應用
(1)
電資通光
(969)
+
電子光電
(309)
+
資訊通訊
(341)
機能材化
(1150)
+
材料化工
(297)
-
能源環工
(253)
‧
替代/生質能源
(18)
‧
燃料電池
(8)
‧
化學/生物分析
(17)
‧
高電功率
(8)
‧
碳氫化合物
(8)
‧
儲能
(21)
‧
節能減碳
(41)
‧
太陽能/電池
(50)
‧
海洋工程
(6)
‧
醫學/診斷/器械/儀器
(22)
‧
環境整治
(41)
‧
土木工程
(23)
‧
水利工程
(11)
‧
感測/量測方法/系統
(41)
‧
生醫材料
(8)
‧
電容去離子技術
(2)
‧
資源回收再利用
(2)
‧
混合式電容透析去離子技術
(1)
‧
化學毒化物監測與危害性評估
(1)
+
機械儀設
(204)
+
xx
(3)
自合成導電薄膜或共軛高分子薄膜之形成方法與應用
刊登日期:2014/05/21
‧ 專利名稱
自合成導電薄膜或共軛高分子薄膜之形成方法與應用
‧ 專利證書號
I336726
‧ 專利權人
國立臺灣大學
‧ 專利國家
(申請日)
中華民國 (2004/10/08)
‧ 發明人/PI
謝國煌,梁文傑,林金福,邱文英,陳文章,王立義,廖文彬,戴子安,林唯芳,張宏鈞,王宏仁,郭昭輝,李其欣,黃俊銘,施振遠,
‧ 單位
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研究所
‧ 簡歷/Experience
技術摘要 / Our Technology:
本發明揭示了一種自合成導電或共軛高分子薄膜之形成方法及其應用,此形成方法首先於基材上形成至少一個具有特定圖案與特定官能基之光阻以鍵結(藉由化學反應或吸引力,其中吸引力更包含離子錯合與氫鍵)一導電或共軛高分子聚合單元之另一特定官能基,並藉此形成一具有特定圖案之導電薄膜。此外,本發明之技術亦可應用於發光或共軛薄膜的形成方法,特別是有關於有機發光二極體元件(OLED/PLED)中之發光層的形成方法。本發明之代表圖如第十圖所示。
專利簡述 /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聯繫方式 / Contact:
臺大產學合作總中心 / Center of Industry-Academia Collaboration, NTU
Email:ordiac@ntu.edu.tw
電話/Tel:02-3366-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