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重要突破 神經母細胞瘤無所遁形



台大醫院與台灣大學今天(23日)發表一項重要的小兒癌症治療成果。研究團隊將過去使用在帕金森氏症的造影檢查應用在「神經母細胞瘤」診斷上,其敏感度高達96%,可以幫助醫生診斷出腫瘤的正確部位,大幅提升治療與照護效果。這項成果深受國際醫界重視,未來可能成為世界臨床診斷的必要項目。


  「神經母細胞瘤」是嬰幼兒癌症當中最難以治療的癌症,其腫瘤原發部位在腎上腺,發病後可能會轉移到肝臟、骨骼,台灣每年約新增30名病例。醫師指出,目前治療神經母細胞瘤最困難的在於經常無法掌握癌細胞轉移的情況,耽誤治療,導致1歲以上的病童發病後,5年存活率只有3成。



  為了有效掌握腫瘤轉移情況,台灣大學神經母細胞瘤研究團隊歷經6年研究,證實透過「氟多巴正子造影」可以精確診斷出腫瘤的部位,判斷是否需要開刀等治療,大幅提升療效。



  台大醫院核子醫學部主任曾凱元說,氟多巴就像是為癌症腫瘤裝上GPS定位,即使腫瘤轉移到其他部位,也能夠透過正子掃描找到。他說:『(原音)主要是在神經母細胞瘤的細胞裡面有一種很特殊的?,這個?的縮寫是AADC,這個?它會把我們幫病人檢查時注射進去的氟多巴轉變成氟多巴胺,這樣它就可以累積在腫瘤細胞裡,我們可以透過正子掃描攝影找到腫瘤。』



  台灣大學副校長羅清華指出,這項重要的研究成果深受國際醫界的重視,不但在美國獲得北美核子醫學會2項大獎、在瑞典舉行的世界兒童神經母細胞瘤尖端會議中也獲頒大獎,未來可能會成為世界臨床診斷的必要項目。


台大研究團隊23日發表重要成果,透過「氟多巴正子造影」可以精確診斷診斷出神經母細胞瘤的部位。(台大醫院提供)


台大研究團隊23日發表重要成果,透過「氟多巴正子造影」可以精確診斷診斷出神經母細胞瘤的部位。(台大醫院提供)


引用: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402387&id=6&id2=1